人物长廊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长廊
“第一书记”韦忠明的扶贫故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01   浏览次数: 10

2016年5月底,根据广西北海市委组织部安排,韦忠明被北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选派到合浦县乌家镇丹田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以踏实肯干的作风、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立足实际真帮扶,兢兢业业,实效突出,广受好评。

 

     完善基建改村貌

  丹田村位于北海市与钦州市交界处,距离北海市区70多公里,属于丘陵地带,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刚来驻村扶贫时,村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一下雨,有些自然屯连车都不能通行,出行困难严重阻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要致富先修路,韦忠明积极找到市交通部门,在北海市人社局的协调下,争取到建设资金上千万元。资金问题解决后,修路需占用村民自留地又成了难题。于是,韦忠明和村干部一户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2016年9月27日,在合浦县乌家镇丹田村325国道至打茅坪屯道路旁欢声笑语,鞭炮齐鸣,原来是住在附近的村民自发购来鞭炮,庆祝打茅坪屯“硬化道路”开工。开工仪式上,村民邓子就握着韦忠明的手激动地说:“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能打水泥路,韦书记,你是我们的好书记。”

  至2019年9月底,丹田村12条村道硬化工程全部完成,总长23.7公里,各自然屯之间村路相互畅通,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另外,在北海市人社局及乌家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韦忠明和丹田村委干部积极奔走沟通,共筹集到资金113万元,翻建了村委办公大楼,新建了1幢综合文体楼,在正垌屯和田底江屯修建了2个篮球场和演出戏台,在村委和正垌屯道路旁安装了智能一体化太阳能路灯18盏,还为丹田村小学打水井1口。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立足实际真帮扶

  在丹田村扶贫,听韦忠明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扶贫不能搞虚假的形式主义,要切切实实帮老百姓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贫困村,丹田村总人口15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贫困人口48人。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韦忠明瞄准贫困人口,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实际,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

  家在捞竹江屯的张永志,与妻子离婚,需抚养3个正在读书的小孩,加上自身动力不足,导致家庭生活困难,被认定为贫困户。了解到张永志有养蜂技能后,韦忠明经常找张永志谈心,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并安慰他不要担心蜂蜜的销路问题。2016年,张永志养蜂产蜜350余斤,销售额高达17700元,加上其他收入和补贴,全年家庭纯收入达43823元,当年就脱了贫。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蜂蜜滞销使这个脱贫不久、靠养蜂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重新陷入困境,韦忠明获悉这个情况后,马上发动后盾单位北海市人社局的职工购买蜂蜜,并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帮忙在网上销售。

  对于因病、因残而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韦忠明把他们当做家人一样,不抛弃,不放弃,用真情关怀的爱心排忧解难。移民屯的梁全秋原本是家庭生活宽裕的小包工头,2015年7月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几年下来,高昂的治疗费用使这个家庭不堪重负。韦忠明帮其申请了低保金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现在梁全秋每星期去合浦县人民医院进行肾透析3次,治疗费用报销比例高达97%,基本属于免费治疗。正如梁全秋所说,“如果没有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和韦书记的帮助,我这条老命早就没有了”。为了让这个负债累累的贫困家庭重新燃起生机,韦忠明还说服了本想辍学打工的梁全秋的儿子梁宝权去合浦县中职学校学习免学费的烹饪技术,并帮其妻子韦利明申请到村道清扫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了梁全秋一家的后顾之忧。